海上丝绸之路
 首页  中心概况  创新平台  智力发布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出版物  数据库  English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
我院与广州市贸促会召开合作座谈会
李形:中非合作挑战西方批评与叙事
韩永辉:提高有轨电车建设门槛,确...
侯赛因·阿斯卡里:中国主张为中东和...
韩永辉:放宽新业态市场准入,构建...
侯赛因·阿斯卡里:Master key for p...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研院观察】韩永辉: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当下,应向粤东西北倾斜更多创新资源

2024年04月13日 20:56  点击:[]

导读

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广东省共20个区上榜,比去年多两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州增城区、深圳坪山区新晋榜单。就此,我院副院长韩永辉教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谈。


韩永辉教授表示,广东在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极点能效持续释放的同时,也存在基础性研究缺乏、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他肯定了广州南沙区的创新潜力,并指出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当下,应该向粤东西北倾斜更多创新资源。


以下为原文转载。

                                           


广东创新百强区数量全国第一、广深包揽前五强,

如何“复制”下一个?


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广东省共20个区上榜,比去年多两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州增城区、深圳坪山区新晋榜单。


该榜单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区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能力维度进行系统评估。


广东创新百强区不仅上榜数量多,且排名靠前,深圳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和广州天河区、黄埔区包揽榜单前5名,此外,前20名里有11个区来自广东。


“广东创新百强区上榜数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毫无疑问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区一级层面,广东创新能级、创新首位度是最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说,而从创新的范式来看,广东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那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企业研发投入、发明创造和成果产业化。


不过,广东如此多上榜区却只分布于四个城市。其中,广州、深圳各有8个区上榜,佛山有3个区上榜,珠海1个区上榜,上榜区八成位于广深,创新资源高度集中。


在此背景下,广东该如何挖掘、“复制”更多创新区?在广东,还有哪些区具有较大创新潜力?在加快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广东各区政府又该如何发力?


企业主体创新范式升级优化


以企业为主的创新范式是粤创新百强区的最大共性特点。


如连续七年蝉联榜单第一的南山区就拥有华为、中兴、大疆、腾讯等高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普通市辖区,上榜的佛山市顺德区也拥有美的、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两个世界级“灯塔工厂”。


以华为为例,其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去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3.4% ,达到1647亿元。如果把华为视为一个省级经济体,其2022年研发投入仅次于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高于内地25个省份行政区。截至目前,华为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企业,并在美国累计获得2万余件授权专利,连续五年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全球第一。


“如今,广东这方面优势仍在加强,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对区域创新发展主导作用越发明显。”陈耀说。


新晋榜单的坪山区是深圳最年轻的工业大区,2023年,坪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6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4%,较深圳平均值高出3.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9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目前,坪山区已打造了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是全国首个有立法支撑的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区域。


同期,依靠企业创新,增城区科技发展量质齐升。去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速排名广州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增速位列广州第一。2023年增城共立项省、市科技项目34个,同比增长161%。全年引进产业项目180个,其中,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50亿级项目5个、营收百亿级项目3个。


不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韩永辉认为,广东在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极点能效持续释放的同时,也存在基础性研究缺乏、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广东创新资源与活动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发达城市,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弱。且珠三角城市对粤东西北城市存在虹吸效应,加剧了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珠三角流动。这种不均衡分布可能导致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广东基础性研究也略显不足,缺乏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往往意味着缺乏前沿科技的引领和新技术的孵化,制约了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较为缺乏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基础研究一直是广东创新短板。但目前也可以看到广东正在积极补强基础研究的短板,优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范式。”陈耀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未来创新将越来越依赖于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十三五”时期,广东已布局建立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如今还在积极布局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等,打造提升基础研究平台、科技设施、体制机制,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以天河区为例,截至去年底,已打造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作为一个普通市辖区,上榜区佛山市南海区也争取落地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两大省级实验室。此外,深圳市光明区、东莞市松山湖、广州市黄埔区和南沙区,以及江门市开平市等地都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布局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


下一个创新百强区在哪?


站在20个创新百强区的新起点上,广东如何提振更多区创新能力?下一个创新百强区会在哪?多个专家认为,短期内,珠三角核心区会诞生更多创新百强区。


“创新往往具有很强的集群效应,同时对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都具有很高要求。因此,创新资源经常扎堆集聚在珠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陈耀说。


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黎友焕也认同下一个创新百强区将诞生在珠三角核心区。他表示,珠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达,且地理面积小,地市、城区之间的距离十分相近,还紧靠着香港澳门这两个创新之城,创新密度极高。因此广东以区为单元的创新,联动性非常突出,区与区之间关系十分紧密。这也是深圳、广州各区扎堆上榜的原因。


韩永辉则表示,广州南沙区具有优秀的创新潜力,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上榜的创新区。一是目前对南沙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南沙大胆开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谋划。二是南沙区创新平台已打下坚实良好基础。目前,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获广东省政府批复实施,正按照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一体两翼三支点”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其聚焦深海深地深空等战略必争领域,创新潜力不断激发。


不过,随着珠三角创新链的延长以及创新资源的外溢,粤东西北地区也有望在创新上迎来更大机遇,实现创新百强区“零的突破”。


“事实上,目前科技创新已具有一定的分散化趋势,一些城市可以抓住创新链的延长,来实现创新跃升。”陈耀说,如发展前沿产业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而算力所需的大型服务器对能耗、水耗要求高,这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就是个机遇。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化,围绕产业链升级布局创新链,也将成为非珠地区创新升级的机遇。


2022年,地处广东北部的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韶关就积极发挥生态、能源、区位等多方面优势,争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落地建设。作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该集群有望成为韶关高新区创新跃升的关键力量。


此外,韩永辉认为,在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当下,应该向粤东西北倾斜更多创新资源。一是向粤东西北实施人才倾斜政策,包括提供优惠待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供丰富创新资源,为区域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创新活力点。布局建设一批科研平台落地粤东西北地区,围绕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县镇村落地转化与产业化。


“加快区域平衡创新发展、让更多创新资源在广东范围内进行流动,自然很关键,但同时也要防范创新资源和创新项目重复落地。”黎友焕说,广东需要构建省域平衡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生态圈,提升创新效率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各区政府正好可以利用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外创新资源要素,助力本区域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条:回顾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1-3月要闻速览 下一条:【研院观察】李形:西方围绕“顶峰中国”的讨论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战

关闭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北校区)   |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