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
 首页  中心概况  创新平台  智力发布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出版物  数据库  English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第六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智库论坛...
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
欧洲学学生党支部召开毕业生党员专...
我院教授热议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
我院教授解读南沙方案的东莞机遇
我院团队解读《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
【欧亚校园】朱文博浩在SSCI三区期...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我院研究团队解密广东经济之发力点

2022年04月26日 12:45  点击:[]

4月23日,广东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简况的最新数据,广东究竟得益于哪些经济支撑力,又应该如何保持经济稳增长,备受社会关注。我院珠江学者韩永辉教授钟祖昌教授等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文——《广东经济发展底盘稳健,释放三大信号力克多重压力》,文章将从经济运行态势、关键政策支撑、稳抓外部机遇三大维度解密广东经济“稳中求进”之发力点。

 

图片

 

2022年作为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一年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的第一年,于广东乃至中国经济建设进程而言都具有重大经济意义。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不断加剧,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广东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了稳开局。据广东统计局于4月2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28498.7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6.1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0.9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1.69亿元,增长2.1%,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广东究竟得益于哪些经济支撑力,又应该如何保持经济稳增长,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将从经济运行态势、关键政策支撑、稳抓外部机遇三大维度解密广东经济“稳中求进”之发力点。

 

 

一是细看经济运行态势,经济底盘依然稳健。当前经济运行较大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稳健底盘未变。国家层面上,虽在新冠疫情影响和国际局势复杂变化下市场预期出现波动,但供给侧和需求侧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动下均出现了优于预期的回暖态势。消费需求仍然存在,对国内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回归广东层面,一季度广东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利于“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工业生产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9万亿元,同比增长5.8%;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宅经济”模式带来新增长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同比增长6.2%,为下一阶段经济可持续复苏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广东在坚持扩大改革开放的同时不忘积极推进自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

 

 

二是用好政策支撑,稳固“双链”成核心。在疫情影响下,维持产业链供应链“双链”稳定成为了广东从政策端发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重中之重。广东此前印发《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涵盖了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成为了广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政策指南。同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从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同样成为了保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一环。此外,4月14日《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发布,围绕广东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提出系列举措,为广东在发展关键节点发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效应提供了可循路径。

 

 

三是紧抓新行业新业态机遇,力促经济增长现新机。一季度,广东服务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广东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线上购物、创新型消费等“宅经济”模式持续升温,支撑带动作用显现,为广东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5.8%,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重31.3%,同时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17.0%。广东作为一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增长25.3%的线上市场大省,亦能够把握机遇从中获益,通过“宅经济”等新兴动力扎实促进稳增长,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最终逐步实现经济“稳中求进”。

 

 

作者简介

韩永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

钟祖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教授。

国之琳,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条:韩永辉: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 下一条:战略研究院党支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关闭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北校区)   |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